
2025-04-18 04:22 点击次数:163
近日,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和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相继举行,释放出强烈的对外开放信号。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革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,这两场论坛不仅是观点的交锋,更是信心的传递——从海南博鳌的椰风海韵到北京钓鱼台的宾客云集,中国以开放为笔,在全球化浪潮中书写新篇章,用行动诠释了“越开放越安全,越融合越繁荣”的深层逻辑。
当前,国际社会上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与地缘冲突交织。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10月,全球贸易限制措施已影响11.8%的进口和3.2%的出口,且短期内未见缓和迹象。然而,中国并未选择“筑墙”,而是以更高水平的开放破局。从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》可以看到,面对诸多挑战,亚洲经济体特别是中国、东盟继续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,在经济增长、货物与服务贸易、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,孕育新的潜力和空间,成为稳定和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。
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,中国的开放叙事始终与时代共振。在经贸领域,中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,通过降低关税、减少非关税壁垒等措施,为全球贸易增长提供了源源动力。同时,顺应新趋势,推动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。海南自由贸易港就是最生动的例证,通过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、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政策,海南正从“试验田”升级为“示范窗”,成为全球资本与人才汇聚的“强磁场”。在对外投资合作方面,我国持续加强外商投资立法,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,积极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,打造透明、稳定、可预期的政策环境,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最早190项缩减到现在的全国版29项和自贸试验区版27项,制造业领域已实现“清零”,一系列举措让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更强、底气更足。金融开放则被视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“深水区”。近年来,我国持续建立健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,对内外资一视同仁,大幅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,特别是2018年以来,金融管理部门先后推出50多项金融对外开放政策举措,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不断迈向纵深。
上述举措不仅为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,也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提供了动力。2024年,我国经济增速5%,经济总量首次站上130万亿元新台阶。放眼全球,5%的经济增速位居前列,所创造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经济体一年的经济总量,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%左右。
当绿色与科技浪潮席卷全球,开放的内涵亦被赋予新维度。在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,中国不仅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,而且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也能给各国带来绿色转型急需的资金、技术、装备等。海南省省长刘小明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“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”上提出“绿联通”理念,意在将低碳发展嵌入开放基因,共同应对气候变化,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。
在科技创新领域,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崛起彰显了技术开放与治理协同的并重。“中国在全球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,推动更多亚洲地区国家更快地用上新技术、新能源,有效降低发展成本,支持经济快速增长。”正如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所言,中国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,中国政府在创新产业(300832)融资等方面有针对性政策,这些都在推动中国科研和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,创建了卓越的创新生态体系。
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今年1月开展的“全球及亚洲经济信心调查”显示,多数受访者对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持乐观或相对乐观态度,认为绿色低碳制造、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将成为促进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动力。
未来已来,唯开放者进。当今世界经济碎片化加剧、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,更需要各国开放市场、企业共享资源,携手抵御风险挑战、实现共同繁荣。“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同全球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,将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,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,努力做全球和平发展事业的稳定性、确定性力量。”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强调,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合作,倡导国际通行规则下的公平竞争,维护自由贸易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,继续敞开怀抱欢迎各国企业,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,积极解决企业关切,帮助外资企业深度融入中国市场。
潮涌东方,开放永续。当全球化以新的形式演进,中国将以自信之姿,在贸易、金融、绿色、数字等多维领域架设桥梁,不仅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开辟道路,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下合作共赢的新篇章。